主页 > 新闻中心

【国奖风采】普译奖获奖者荣获国家奖学金


满思聪,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,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。
 
一、学习经历
1.发表论文
[1]满思聪, 2021, 汉语情态副词的主体化—以双音节词“早晚”为例[J],《科学与生活》(28):473-474.
 
[2]满思聪,2021,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“Lao (old) +N” Construction[J],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11(12):1008-1011.
 
2.参与课题
(1)省级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”:辛西娅·欧芝克、劳瑞·摩尔小说翻译及艺术特色研究”;
(2)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:“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熟语的语篇认知研究”;
(3)国家社会科学基金:“构式视角下的汉语动量组配认知研究”。
 
3.参与会议
1.2021年4月参加第二十届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并宣读论文;
2.2021年6月参加第七届翻译认知研究国际研讨会并宣读论文。
 
二、获奖情况
1.荣获2021年国家奖学金;
2.荣获2021年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会“优秀干部”;   
3.荣获2021年第二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;
4.荣获2021年普译奖全国大学生翻译大赛决赛一等奖;
5.荣获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A类特等奖;
6.荣获2020年外国语学院"学习之星";  
7.荣获202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研究生组三等奖;
8.荣获2020年研究生积学奖学金;
9.荣获2019年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(西安)峰会“优秀志愿者”。
 
三、科研感悟
1、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才是真正的研究
最开始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时,我总是感到迷茫和困惑,并不明白该研究什么、怎样进行研究。对于学习语言学的我们来说,在本科的学习阶段仅仅了解了前人优秀的理论,而对将要进行怎样的语言学研究知之甚少。在科研之路上,一位老师提出的"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研究"让我豁然开朗。于是我坚持参加老师组织的沙龙和讲座,进一步了解了以问题为导向的真正含义,以及作为学术小白要如何开始自己的研究。我逐渐学会从文献中发掘问题,并在进一步的阅读和批判前人观点的过程中思考如何解决问题。前人的理论框架对于我们来说就像阶梯,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理论框架,我们才能充分利用它们迈向更高的阶段,解决更多的问题。
 
2、对事敏感,对己钝感
我常常会陷入拖延的怪圈,用其他方式来消磨时间,迟迟不动笔、不行动,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完成任务。我也会以状态不好、心情不好作为借口,担心这会影响事情的结果。但是在不断地失败和反思中我发现,过于关注自身的情感、担忧未来,并不能解决眼前的问题。我们可以通过多元化当前的目标,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,获得知识、拓展认知,通过阅读新文献,掌握新的研究方法让自己获得的满足感和自我认同感,从而坚定科研的信念,坚持走下去。

(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即可进入官网)

(责任编辑:jingsai)